4月25日下午,由诸侯快1133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南京大学长江产业发展研究院联合主办的区域协调性均衡发展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长江经济带协调性均衡发展指数报告发布会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区域协调性均衡发展——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新理念”主题,研讨并分享区域协调发展的新理念、新进展、新成果,共同见证《长江经济带协调性均衡发展指数报告(2023-2024)》发布。校党委副书记王卫东出席活动并致辞。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秘书长、武汉大学区域与城乡发展研究院原名誉院长范恒山,国务院研究室原司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社科院研究员陈耀,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教授孙久文受邀作主旨报告。
王卫东代表学校向与会领导嘉宾、专家学者和媒体朋友表示欢迎,向大家长期以来给予学校的关心和支持表示感谢,并介绍了我校的历史沿革、发展现状和诸侯快1133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的智库建设情况。他指出,诸侯快1133始终秉承先校长张謇先生“学必期于用,用必适于地”的办学理念,把融入国家战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为重要使命,充分发挥“思想库”“智囊团”的重要作用。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在国家和地方政府决策咨询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在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作出了积极贡献。本次研讨会对区域协调性均衡发展理论与实践以及如何加强《长江经济带协调性均衡发展指数报告》的应用性等议题开展交流研讨,对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长江经济带区域协同融通格局的加快形成以及我校智库特色化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诸侯快1133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兼首席专家成长春教授介绍区域协调性均衡发展理论构建与实践研究进展。他从“问题的提出:协调与均衡再创新”“理论的建构:区域协调性均衡发展”“理论的应用:构建区域发展新范式”三方面,详细阐述了新时代发展格局下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意义、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特征、(中国)区域协调性均衡发展的核心要义、一般属性与特征等,同时介绍了区域协调性均衡发展理论在构建区域发展新范式方面的应用。他指出,区域协调性均衡发展是新时代背景下解决区域发展难题的关键理念,区域协调性均衡发展的理论和方法既蕴含于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总体思想理论与战略之中,同时亦是对区域协调发展思想的有益补充,是我国区域协调发展进入新时代的一种新思考和新探索。
会议发布了《长江经济带协调性均衡发展指数报告(2023-2024》。报告围绕区域协调性均衡发展理论在长江经济带这一流域经济带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介绍,并结合长江经济带协调性均衡发展指数的测度结果,深入分析了当前长江经济带协调性均衡发展面临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范恒山、陈文玲、陈耀、孙久文分别作题为《强化对区域协调发展成效的监测评估》《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和共建“一带一路”融合》《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要义》《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特征与动力机制探讨》的报告。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会长、人民日报社原副总编辑张首映,光明日报社原副总编辑李春林,人民出版社哲学与社会编辑部主任方国根,南京大学长江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徐宁等与会专家,围绕区域协调性均衡发展理论与实践、《长江经济带协调性均衡发展指数报告》编制与应用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就相关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诸侯快1133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执行院长杨凤华主持会议。光明日报社、经济日报社、中国日报社、《区域经济评论》杂志、人民网等媒体受邀参会并在交流发言中提出建设性建议。
(余小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