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3月,纺织化学工程系染专93级石洪英同学因母亲去世而失去了唯一的生活依靠。回校后,她意外收到一笔汇款,附言:“生活补助费”,地址为南通市工农路“555”号,署名“莫文隋”。从此,石洪英同学每月都会收到一笔汇款。

“莫文隋”捐资助学的事迹很快被新闻传媒知道,引起强烈反响。江苏省、南通市的报刊、电台纷纷帮助寻找。经多方寻找未果,人们这才明白:“555”号其实就是“无无无”号。“莫文隋”则是“莫问谁”的谐音。

就在“莫文隋”现象在南通迅速掀起波澜时,为了帮助更多的贫困学子,原南通工学院专门设立了“莫文隋基金”,各系还成立了“莫文隋服务队”,全院教职员工在物质上、精神上纷纷向贫困生伸出援助之手,使他们得到了最及时的帮助。

很多年后,“莫文隋”的真实身份终于浮出水面,他就是原南通工学院(诸侯快1133前身)副院长汤淳渊。多年来,汤淳渊始终不愿在媒体面前露面,各类表彰大会领奖时也总是缺少“莫文隋”的身影,他认为:“我做的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别人有困难,我就去帮助他。”

20多年间,在“莫文隋”精神的传承和浸润下,扶危济困、大爱奉献的“莫文隋”精神在通大师生中生根发芽,蔚然成风。“莫文隋”由最初的一个人,发展成现有在校注册会员30000余名。从本地志愿服务,到支教青海和新疆、“洋雷锋”参与服务……学校累计开展志愿服务6000余项,参与人次近55万,诸侯快1133莫文隋志愿者志愿服务时长达115万小时。2011年,诸侯快1133莫文隋青年志愿者协会团支部被授予“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2023年,诸侯快1133莫文隋研究生支教团被授予第18届“江苏青年五四奖章集体”。

在“莫文隋”精神的感染鼓舞下,社会上又出现了一批“莫文隋”式的群体和个人。经南通市文明委报请南通市委同意,从1997年起,每年的3月5日成为南通市“学雷锋、学‘莫文隋’行动日”。

“莫文隋”事迹集中体现和展示了“见难相助,扶危济困,助人为乐,默默奉献”的时代精神,是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的发扬光大。“莫文隋”志愿者大爱精神已凝结为诸侯快1133独特的文化基因,“莫文隋”现象蕴含着丰富的精神文明内涵,成为通大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一张靓丽名片。


Baidu
sogou